dafa888bet下载 | 快速搜索
 
当前位置: 首页 > 信息公开 > 领导讲话 > 正文

努力加快林业发展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

发布日期:2014-08-15 16:12:57  ;  来源:    浏览次数:

努力加快林业发展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

——孙庆传同志在全省林业系统领导干部读书会上的讲话
(2006年7月29日)

同志们:
    这次读书会的主题是,林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。围绕这个主题,在前段学习的基础上,几天来我们通过录像辅导、座谈讨论等多种形式,进一步学习了中央和省委、省政府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决策部署,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,学习了全国林业厅局长电视电话会议精神。大家紧密联系各自工作实际,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出发,对我省省情、林情和林业发展的新形势、新任务进行再认识,努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研究新问题、开拓新思路、提出新办法,使我们的思想观念、政策措施、工作部署、工作方式更加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。大家畅所欲言,集思广益,达到了解放思想、振奋精神,拓宽思路、提高境界,统一认识、形成共识的目的。下面,根据大家学习讨论的情况和局党组研究的意见,我讲三个问题。
    一、进一步提高认识,深刻理解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
    农业、农村、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。重视“三农”问题,是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。农业丰则基础强,农民富则国家盛,农村稳则社会安。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,强调“三农”工作是全党和政府全部工作的“重中之重”,在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形势、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,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,这是对我们党长期以来,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,重视“三农”问题的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,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,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,为新形势下解决“三农”问题指明了方向。
  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,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,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。“生产发展,生活宽裕,乡风文明,村容整洁,管理民主”,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,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,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景式描绘。“生产发展、生活宽裕”主要是指物质文明,“乡风文明、村容整洁”主要是指精神文明,“管理民主”属于政治文明。这五句话、二十个字,是一个有机的整体,概括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涵,体现了经济建设、政治建设、文化建设、社会建设、党的建设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布局,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统筹城乡发展,缩小城乡差距,改善农村面貌的新举措、新展望、新要求。对此,我们要紧密联系林业工作的实际,正确认识、全面把握、深刻理解,进一步明确林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大责任。
    林业具有自然和经济两大属性,既是一项公益事业,又是一项基础产业,具有生态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,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目标、总要求,都与林业建设密切相关。充分发挥林业的多种功能,对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,有效增加农民收入,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,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,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。
    首先,发展林业是加快农村生产发展的重要内容。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,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任务。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,不断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实力和竞争力,才能为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和农民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。在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方面,林业可以大有作为。一方面,林业本身是一项基础产业,加强林业建设能够直接创造和催生新的农村生产力。从全省来看,2005年,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630多亿元,在许多地方,林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支柱产业。菏泽市大力推进林业产业化经营,2005年全市林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,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%、财政收入的24%来自林业,还转移和吸纳50多万农村劳动力。沂源县大力发展特色林果生产,去年林业总产值达56.1亿元,占农业总产值的46.2%;五莲县林果业收入达4亿多元。一些地方通过发展林业生产,带动了农村交通、运输、包装、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,促进了小城镇建设。另一方面,森林能够有效地防灾减灾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,从而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,促进农业稳产高产。科学研究表明,农田防护林能使小麦增产20%以上,玉米增产13%以上,大豆增产18%以上。我省许多地方,就是通过植树造林,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,实现了林茂粮丰,保障了农村生产力的持续发展。
    第二,发展林业是实现农村生活宽裕的有效途径。“三农”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,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收入问题。实现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,实现农民生活宽裕,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,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的。我省许多地方的实践证明,发展林果业、种苗花卉业、森林旅游业以及林下种养业、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业等林业产业,是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、最现实、最有效的途径。沾化县大力发展冬枣生产,2005年全县冬枣面积达到50万亩,冬枣总产达1.4亿公斤,产值超过10亿元,仅冬枣一项,全县农民人均增收2000多元。山亭区的水泉镇,积极培育林果主导产业,全镇林果面积10.5万亩,果品产量达到4500多万公斤,农民人均林果收入占到总收入的2/3以上,水泉镇的倪庄村,2005年仅樱桃一项人均收入达9000多元。郯城县的赵楼村,依靠发展银杏产业, 2005年全村人均收入2万元,户均存款10多万元,有的达百万元,有90%以上的农户住上了楼房。地处黄河故道风沙区的冠县田马园村,治沙栽树,种果致富,农民收入不断增长,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,村风、村貌不断改善。2005年,全村集体积累达1500万元,农民人均纯收入1.2万元,并带动了周边5个村庄的林果生产和农民增收。
    第三,发展林业是促进乡风文明的重要载体。乡风文明,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经济、政治、文化等各方面建设成就和发展成果的外在体现,又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精神层面上的要求。文明的乡风,不是抽象的,而是具体的,不会自然而然地形成,而要靠建设来培育,靠载体来承载,靠行动来体现。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,森林环境优美,风景宜人,是人们游憩娱乐、疗养健身的理想场所,也是陶冶情操、树立文明乡风的重要载体。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与植树造林有着天然的、质朴的情感,使生态文明成为乡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。通过植树造林,能够使农民群众在生动具体的实践中,进一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、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,提高自我教育、自我服务、自我管理的本领,提高勤奋致富、科技致富的能力,提高关心生态、保护环境的自觉性,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。近年来,各地通过栽植生日树、结婚树、常青树等各种形式的植纪念树、造纪念林活动,有效地引导广大农村崇尚科学、移风易俗,促进了健康文明新风尚的形成。
    第四,发展林业是实现村容整洁的重要措施。村容整洁是新农村的基本特征之一,是农村社会发展迈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,也是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体现。村容整洁,就是要创造一个农民群众安居乐业、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,其中一个重要内容,就是要通过植树造林,绿化美化,创建绿色家园。有的群众形象地说,新农村建设的外在表现,主要是四看:一看路,二看树,三看卫生,四看住。从我省一些地方的实践来看,通过绿化宜林荒山、构筑农田林网、绿化村庄和发展庭院林业,实现了农村人居环境、村庄环境、自然环境的和谐优美。威海市大力组织开展“村在绿中”创建活动,村庄绿化美化水平逐年提高,从根本上改变了村容村貌,被联合国授予最佳人居环境奖。滕州市以建设稳定的农业生态屏障和良好人居环境为目标,坚持高起点规划、高标准建设、高水平管理,许多村庄形成了“村在林中,路在绿中,房在园中,人在景中”的舒适优美环境,农村面貌大为改观,充分展现了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巨大作用和广阔前景。
    第五,发展林业是推动农村管理民主的重要手段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,必须扩大农村基层民主,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。农民群众是发展林业的主力军,是林业建设的参与者、决策者和受益者。为了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农民群众发展林业的积极性、主动性和创造性,国家和省里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林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,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贯彻实施,不仅保障和促进了林业发展,而且有效地推进了农村民主管理的进程。近年来,各地通过林权制度改革、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,林农群众的权属更加清晰、责任更加明确、利益更加直接,使得广大林农群众更加积极地参与林业项目的决策、实施、管理和利益分配的全过程。这个过程,既是林业改革与发展的过程,也是林农群众全面、深入、生动的民主法制教育过程, 推动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,使村干部懂得了依法行政,群众懂得了依法维权。我省集体林地面积在5000万亩以上,占全省林地面积的95%以上,湿地和自然保护区面积1400多万亩,占全省国土面积5.97%。通过严格依法管理这些林业资源,建立健全乡村民约,必将极大地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制观念,推进农村管理的制度化、规范化和程序化。
    总之,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,林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,这是时代赋予林业建设的重大使命,也给林业带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,把林业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。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肩负的光荣使命,抓住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,聚精会神搞建设,一心一意谋发展。这是我们广大务林人所面临的最重要、最迫切的任务。

 
copyright@ 2014 www.pofumotor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主办:滨州市林业局 承办:滨州市林业局办公室 电子信箱:binzhoulinye@126.com 稿件邮箱:bzlylwb@163.com
地址: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黄河十二路新立河东路建大大厦1205室 电话:0543-3382738 邮编:256600 鲁ICP备14024176号